嘉義鄉下老家,空盪盪地,平日沒有人煙,她退休後,每日與老伴依舊來到祖厝,開起門,擦擦桌椅,對著神桌牌位上香,兩人靜靜滑著手機坐上一炷香時間,等香炷都成了灰燼,才關起門,回家去。
前幾年,八十多歲公公過世,大家都回來了,忙完告別式,依習俗吃上一桌菜,大家又各自返回家去,只留他們一家人在鄉下。
繼而,婆婆也過世了,重來一遍。返家,可說離家的子弟回來,也可說是離家的子弟返回他們各自的家。
先生與她一家也算是離家,但就住在老家不遠的市區,沒辦法,離工作地點近些。
她是二媳婦,先生還有大姊、大哥、小妹、小弟,只是兄弟姊妹都在北部,獨有他們一家看顧老人家,這是剛好,她與先生工作都在附近。
她自嫁到嘉義後,不曾在過年期間回去新竹娘家,婆婆總說她煮得一手好菜餚,過年拜祖少不得唯一在家媳婦她的幫忙。
婆婆有些年紀之後,忙著家裡迎接返家的兒子媳婦、女兒女婿,過年前圍爐的雜事忙到背都駝了,也挺不直腰,她更是不得閒,手腳俐落地幫婆婆將過年瑣碎雜事打理得妥妥當當。
兩位妯娌多在除夕返回,過年間跟著下廚掃洗內外,也沒回去娘家,與她一樣,都陪在老人家身旁,沒人有怨言,初二顯然不是這家子的回娘家日,三個媳婦都相同。
平日不在家的妯娌總對她感到不好意思,認為少了自己在家照顧的那份義務,她理解大嫂與弟妹,她也曉得公婆對於離家子孫一年唯一一次大團圓的期盼,三十幾個人的熱熱鬧鬧,雖然,後來的公公已然記不清孫子、曾孫們的臉,但他還是滿心喜悅看見屋內滿滿的身影穿梭於前。
公公走後,她更常開車隻身前往老家看望婆婆,雖然婆婆的身體看似硬朗,但她知道,隱性的心血管疾病就離婆婆不遠,帶婆婆看醫生也成了那幾年她很重要的任務。
這一年,大家都回來了,公婆已然不在,她依舊操持著家裡祭拜過年的大小事務,彷若就是婆婆未曾說出口的遺願…幫忙迎接她先生的兄弟姊妹過年回家團圓,莫散了一家人。
她心裡知道,婆婆倚靠她許多年了,這一家大小愛吃甚麼、祭拜先祖需要款待甚麼,沒人比她更清楚,她不時興準備上一大桌豐盛菜色,就讓大家團聚喝喝小酒所應該有的精緻分量而已。她知道,過了那幾天,人去樓空之後的氣息,就像只剩香煙繚繞的客廳一般寂靜。
她當阿嬤了,兒子媳婦就住家裡,女兒初二也從北部回來,今年,先生家族沒有大團聚,約好了三年一次大圍爐,但先生與她還是回祖厝忙裡忙外打掃準備除夕的拜拜,至少,沒有多年以來那麼繁重的事務了。
她還是在自家準備菜餚,年輕媳婦不懂下廚,只能在一旁等候她的指示,有時,她已經習慣了在廚房裡自己做事的流暢度,想一手包辦,卻又想著…媳婦終歸要接手的,又耐下性子一步一步教導,連同時下年輕人已然不懂的祭拜流程,也一件一件提醒著,她知道,明年還會再說一次,也許,後年還是。
她永遠沒有機會初二回娘家,自己就是女兒的後頭厝,還回甚麼娘家…
初二一早,她便趕著兒子帶著媳婦、孫子出門去,順便提上一手嘉義伴手禮,還要給親家嘗鮮她手作的滷蹄膀,那是她聽媳婦說…親家母的最愛。
中午過後,她將會看見自己的女兒帶著外孫回家。趁著早晨清閒時間,她又下廚熬了女兒愛吃的羊肉爐,再與先生一起去大賣場挑了一瓶金門高粱、軟糖、果凍,晚上,翁婿就要乾上一杯,她則拿著軟糖果凍誘惑著孫女,女兒呢?換她露手功夫弄盤客家小炒下酒。
娘家,好遠好遠,自己老了,父母早不在了,初二,她只在意…女兒回來嗎?也許,就像當年她的父母那樣…
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 大叔大嬸 按讚~